机械取栓后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碘渗漏与恶性脑水肿相关

陈长青教授 译者:殷俊、文延斌

译文出处

摘要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术(MT)后进行的非增强CT扫描常常在蛛网膜下腔显示高密度信号。这些高密度信号是由出血或碘渗漏引起的。如何区分蛛网膜下腔碘渗漏(subarachnoid iodine leakage,SAIL)和出血对于后续临床处理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如何采用影像学技术区分出血和碘渗漏,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解读。

背景

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区分出血和碘对比剂渗漏。本研究旨在确定MT后DE-CT上显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蛛网膜下腔碘渗漏(SAIL)是否与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brain edema,MBE)相关。

方法

分析81例连续行MT的前循环AIS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MT后立即进行的DE-CT诊断SAH或SAIL。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数据、梗塞体积、恶性脑水肿以及在90天时mRS评分0-2分的情况。这两组患者分别是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以及有/无蛛网膜下腔碘渗漏的患者。此外,研究还评估了患者特征与恶性脑水肿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

总共有20名(25%)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1名(63%)患者出现脑脊液碘渗漏。在机械取栓之前,有无SAH或SAIL的患者在扩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上没有观察到差异。然而,与无SAIL的患者相比,有SAIL的患者在MT后1天的DWI梗死体积更大(95mL vs 29mL;p=0.003)。

在81名患者中有12名(15%)发生了恶性脑水肿;有SAIL的患者比无SAIL的患者更易发生MBE(22% vs 3%;p=0.027)。严重的SAIL与MBE显著相关(OR,12.5;95%CI,1.20-131;p=0.006),而SAH与MBE无关。

结论

本研究表明,机械取栓后立即进行DE-CT上的蛛网膜下腔碘渗漏与梗死体积扩大和恶性脑水肿有关。

引言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进行的非增强CT扫描常常在蛛网膜下腔显示高密度信号。这些高密度信号是由出血或碘渗漏引起的。人们认为,取栓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即使在手术过程中没有血管穿孔仍有可能发生,这是由在血栓取出操作过程中对小血管的牵引造成的。然而,蛛网膜下腔碘渗漏(SAIL)的病因和后果仍然未被充分理解。

讨论

在本研究中,单变量分析显示,MT后DE-CT时SAIL而非SAH与梗死体积和MBE相关。这项研究还表明,SAH和SAIL都与不良的临床结果无关。

DE-CT有两个管,每个管有不同的电压,可以同时使用。脑实质、脑脊液和血肿在低压和高压下都显示出等效的CT值(HU)。相反,碘造影剂在低电压下产生高HU值,在高电压下产生低HU值,这是识别和区分碘造影剂渗漏和出血的属性。因此,对于AIS,可以使用DE-CT来区分SAH和MT之后的SAIL。

结论

本研究表明,机械取栓后即刻双能CT上的蛛网膜下腔碘渗漏与梗死体积扩张和恶性脑水肿相关。